学科科研

博硕学位点建设

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 > 学科科研 > 博硕学位点建设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点简介

发布日期:2012-05-13    作者:admin     来源:     点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博士点2006年获得学位授予权。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6人:田子渝教授、贺祥林教授、郭大俊教授、徐方平教授、王颖教授、陈焱光教授。本博士点先后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委员靳辉明、武汉大学哲学院二级教授汪信砚等特聘教授,有3教授分别入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湖北省政府津贴获得者,学科队伍力量雄厚。学科骨干还有陈翠芳教授、汤德森副教授、熊友 华副教授、刘祖春副教授、涂用凯副教授,以及赵涛博士、徐信华博士等,学科队伍在学位、职称、年龄等结构方面布局合理。

        本博士点2007年开始招生,常年在读博士生10余人。目前已培养数届质量较高的毕业生。

        本博士点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形成了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主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制度文明基础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实践思维方式与人学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唯物史观与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民生权益等方面的研究;开展科学社会主义前沿理论、社会民主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既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的整体性研究,又着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视阈下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既全景式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原因、内容、特点和规律,研究其传播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又从新闻传播学的新视角,重点研究中共早期报刊传媒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互动关系。

       (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其学术特色在于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开展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法制建设理论研究。

        本博士点科研业绩显著。自开点建设以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0余项、省部级社科基金资助项目20多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党史研究》、《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近40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马克思主义文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年鉴》转载或摘载,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0余种期刊全文转载;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学习出版社等出版专著20余部。特别是田子渝教授主持、徐方平教授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成为湖北大学一项里程碑式的科研业绩。本博士点获国家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等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20余项。这些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博士点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突出。中国知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党史专家田子渝教授,作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其主笔撰写的《关于纪念武汉抗战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建议》、《关于加强我省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建议》等议案,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学术带头人贺祥林教授主笔完成的长篇调研论文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后,受到中央文明委与农业部领导好评。其参与的调查报告获时任省委书记俞正声、副书记邓道坤同志的批示,刊发在省委办公厅主办的《决策参考》,供全省各市州领导参阅。此外,贺祥林教授、徐方平教授、熊友华副教授作为中共湖北省委讲师团成员,赴湖北各地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一些重要会议精神。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概况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管理办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