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至8月24日,近一个月的美国之行顺利结束了。一个月太长,长到难忍思乡思国之情;一个月又太短,短到对美国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表面。常听人说,美国的月亮圆,美国的石头硬,美国的水里还有维他命。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只有亲历了,或许才有发言权。在美一个月,经历太多,感触颇丰,我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我的赴美游学心得。
第一,关于互动式、情景式等多元教学模式。在美前三周,我们学习、生活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苏达大学(被誉为“公立常青藤”),该校中国中心明大培训学院为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实地参观学习活动,使我们获益匪浅,特别是美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令人印象深刻。在明大的学习形式集中表现为主讲人讲座形式,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为我们创设了别开生面的课堂,扩展了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视野。每节课上,毫无例外,主讲人都会反复问我们“截至目前,有没有什么问题?”并面带微笑,鼓励我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疑惑和想法。在主讲人的感染下,我们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氛围较为活跃。时常思考,如何将理论变得鲜活?如何让学生在情景中领悟深意?Peter Stark教授做了很好的诠释。为了说明“经济全球化”和“竞合”的必要性,他以一个静态的水杯为道具,引导我们在情景中发现,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我们只能看到杯子的某一面,而无法看到整个杯子的全貌。换言之,在全球化视野下,各个国家也只是杯子的某一面,只有各国积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共赢”。此外,仅是“专才”的教师无法真正满足学生需求,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成为“通才”至关重要,David Baumler教授就是“通才”,他的讲座主题是《食品安全》,但他并没有按照“食品安全”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食品安全”、以及怎样加强“食品安全”的传统脉络展开,而是另辟蹊径、自创新路。他不仅是课堂上的教师,更是音乐会的主角。他自创自唱自弹《辣椒之歌》,将自己多年潜心研究“辣椒”的成果一展无遗,同时使我们在欢快的节奏中对“辣椒”、“食品安全”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领悟到:要带着兴趣做学问,要坐得住冷板凳。尽管如此,美国也不乏拿着讲稿念、忽视课堂有效互动的教师,学生在其课堂上也难免昏昏欲睡。除了学校教育以外,美国的社会教育也较为成功,特别是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无孔不入。住宅前的美国国旗、文化衫上的美国国旗,棒球比赛前高唱美国国歌《星光灿烂的旗帜》等都宣告着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当然,“合适本国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在看到美国教学模式闪光点的同时,也应该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肯定我国教育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反思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固有问题,在借鉴参考中一步一个脚印、迈上新台阶。
第二,关于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宽松的人文环境。停留三周之久的明尼苏达州地广人稀、环境优美,我们常惊叹道,随手一拍,就是一张明信片。蓝天白云,晴空万里,令人心旷神怡。但我们应该看到“环境美”背后的实质。一方面,“环境美”确实离不开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美国民众的自觉保护;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环境美”在相当程度上建立在美国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的基础之上。一个小细节足以看出端倪,我们吃饭的中餐馆,所使用的一次性筷子上全部标识“中国制造”。美国在大力发展科技、军事的同时,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依托其廉价劳动力和广阔市场等,赚取高额利润。此外,美国被誉为“大熔炉”,其移民来自世界各地,文化来自天南海北。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可圈可点,但种族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异族”往往很难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我们接触到的政府公职人员、银行职员等,多数为白人;而我们看到的超市收营员、公厕清洁员等,多数为黑人和亚裔等。我想,这应该不是巧合。再者,一般来说,大学社团是准入自由的,然而美国一些大学社团,却明文规定仅限白人加入。美国宽松的人文环境、多元的价值观念,在给民众足够自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我们看到了公然宣传“法轮功”、众目睽睽下吸毒等现象,我们听到了各式枪击惨案、留学生安全危机等传闻,无不令人厌恶或惋惜。而在环境建设方面,中国也在不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创设更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我国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第三,关于覆盖广泛、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设施。在美最后一周,我们游览了美国东部主要城市,如华盛顿特区、纽约、波士顿等,在旅游观光的同时,也被美国的公共文化设施深深折服。这些设施装饰奢华、展品珍贵。以公共博物馆为例,一走进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就被震撼到了,火箭、空间站、卫星、宇航服等实物都诉说着美国强劲的科技实力,特别是阿姆斯特朗的脚印、莱特兄弟的飞机等,书写了划时代的绚烂篇章。而一走进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就看到了《博物馆奇妙夜》里的场景(大象“亨利”),二楼更是展出了“希望之星”这颗历史上有名的“厄运之钻”。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据悉,美国仅华盛顿特区就聚集了近20个主题各异的博物馆,使参观者能有幸欣赏到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当然,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美国对残疾人的关怀无处不在。教室配备残疾人专用桌椅、厕所设有残疾人专用厕位、餐厅预留残疾人专用餐位等,尤为先进的是美国的公交车底板可以自动升降,以方便残疾人轮椅上下。但这些多集中于对腿脚不方便残疾人的援助,对盲人的关怀似乎少了些。还有,美国随处可见“直饮水”自动饮水器,公众可免费畅饮,应该说,美国在饮用水安全和便捷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必须承认,美国在公共交通方面做得不尽人意。例如,繁华的大都市纽约,马路却是坑坑洼洼的,建筑也是破破烂烂的。地铁或轻轨尚未实现全覆盖,高铁或动车更是没有。相比之下,我国的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仍在快速推进,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更是享誉世界。
总之,这个八月是充实而难忘的,学思践悟,受益匪浅。正如当初所设想的那样,在赴美游学目标的方向指引下,在赴美游学计划的稳步推进中,我们扬帆起航,终满载而归。依托“湖北高校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项目”,在海内外领导、老师、工作人员等的大力支持与辛勤劳动下,通过在明尼苏达大学三周的通识教育和不同专业领域的讲座,以及在美国东部一周的参观学习,我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当然,也希望之后参加海外短期游学活动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如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提前列好需要搜集的资料和交流提纲等,以便在海外碰撞出新的火花,在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不得不说,这一个月里,我们只是走进了美国,却无法走近美国。在中美差异对比中,我们更是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的中国,有成就,亦有问题;有喜悦,亦有阵痛。身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青年,我们必须学好用好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沈钰晶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生)